2017年8月17日8:00至18:00,山东大学举行“骨刻文与世界早期文字比较研究座谈会”。这次座谈会邀请了13位国内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其中不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张顺洪教授,和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曾任安徽大学校长的博士生导师黄德宽教授等著名学者。

骨刻文发现者、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意大利博罗尼亚大学荣誉院士刘凤君教授,对骨刻文的发现与研究做了简要介绍,还和来自潍坊、淄博、青岛等地的收藏爱好者一起向与会专家们展示了56件骨刻文实物标本,同时还展示了9件草根腐蚀、虫蛀和骨花等自然腐蚀的骨头以及新仿刻的骨刻文。这么多骨头,而且是几千年前的骨头,一下子出现在山大的圆桌会议室内,在现场引起轰动。

专家们主要围绕骨刻文性质、特点和骨刻文资料的科学性,骨刻文与良渚文化文字、甲骨文、彝文和水族文字的比较关系,骨刻文与古埃及、苏美尔和古印度等早期文字比较等问题展开热烈座谈,有的专家观点甚至针锋相对,气氛热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张顺洪教授强调:中国古文字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急需有人探下身子去做。刘凤君先生发现了骨刻文并做了很多工作,令人敬佩,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此尚存争议,但是有一点大家是比较肯定的,就是在甲骨文之前是有文字存在的,至于这个文字存在时情况怎样,希望学术界能够更多地认真地、长期地去做研究,把发现的符号也好,发现的文字也好,能够集中起来研究、解读,大家一起把中国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朱乃诚先生说:我为刘教授十多年来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所感动。作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学者,朱教授首先回顾了人们对甲骨文和陶文的认识过程。他建议条件成熟后,用电镜拍照研究刻文内部骨质的结构,或许会对判断刻写年代有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弩研究员,作为考古学方面的权威专家,他结合在陶寺的考古发现,建议以后可使用电子显微镜测量和观察,做高分辨率微痕研究,也可以通过复原工具和雕刻工艺对骨刻文进行深入研究,在考古发现时注意对土壤微环境的检测。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德宽教授说,刘凤君教授对骨刻文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当然也有权威专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这很正常,因为这件事太重要,一个新的东西提出来,有不同意见,引起社会关注,是推动研究的一个最重要前提。通过此次现场观看实物,他感觉骨刻文研究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真正使观点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把这件事做下去、做好、做实。进一步验证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或者是证实它的伪科学性。

澳门大学中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山东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谭世宝教授强调,刘教授的发现成果非常重要,网络上不负责任的胡乱批评,甚至说甲骨文是伪造的,骨刻文也是伪造的说法有点荒唐,一个东西,人家觉得有利可图,才会仿造。但作为骨刻文,系比较原创的一个发现,不可能有什么伪造。山东大学的学风是比较严谨的,不会做伪造的事情。谭教授认为,刘教授的考古发现非常重要,但仅仅是开了一个头,需要更多的人参与,也需要国家更重视和投入,变成一个大的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黄亚平教授表示,骨刻文发展与研究经刘教授大力提倡,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他结合刘教授的著作及现场观看实物,认为刘教授对骨刻文的刻字规律、字体类型特点、章法布局等总结的非常到位。他从语言学角度对骨刻文与甲骨文的关系,骨刻文的分布、命名以及功能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拱玉书教授认为刘教授的发现和研究意义非常重大。结合自己对楔形文字的研究,他强调骨刻研究应关注文字产生的社会背景,其次是对文字起源理论的研究,对文字产生的多种方式也应有所关注。

贵州民族大学水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潘朝霖教授结合自己对水族文字的研究谈了对骨刻文的认识。他说,水书文献价值不高,但文化意义很高;骨刻文也类似,它的文化价值远远高于它的文字价值。人类的早期文字不可能是跟着语音走的,就是看图说话,用图像记载事物。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来说,有它很多的一些共性。在今后进一步挖掘出比较具体的、更多的文字成果的基础上,梳理骨刻文比较完整的系统内容,它的价值就会更高。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杨加深教授说,作为一个同事, 他对刘教授12年来执着研究骨刻文深感敬佩。杨教授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分析了骨刻文的刻画规律,指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性特征。杨教授强调,骨刻文字体的细小,不影响它是不是文字,因为历史上确实有非常微小的文字,如周原的甲骨文称为中国文字的微雕,周朝的甲骨文就得用放大镜观看。骨刻文从学术的角度讲,不能轻易肯定或否定。大家存在观念上的争论,是人工还是自然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走下一步的工作。

 

刘凤君教授认为,这些骨刻文实实在在就是人工的,因为草根腐蚀和虫蛀是普遍现象,可以在汉唐,可以在大汶口,可以在仰韶,可以在大江南北都出现。但骨刻文不一样,它有一定的规律,规律在哪个地方呢?它就出现在这个区域之内,而且基本都是在大遗址,汉唐之后的几乎找不到。在大汶口晚期和商周时期的遗址当中发现,其他的遗址没有。绝大多数是在生活区域当中的一个中心部位。

刘凤君表示,他之所以把天南海北搜集来的骨刻文公之于众,就是希望更多专家能够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来研究,大家觉得哪些资料可以用,想要什么资料尽管找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