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骨刻文与良渚文化文字共同印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图76 江苏省吴县澄湖出土刻字陶罐

笔者一直认为 “骨刻文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因为笔者相信“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时期也可能已经产生文字”。良渚文化是否已经出现文字,这也是自上世纪以来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1974年江苏省吴县澄湖良渚古井出土鱼篓形陶罐上横向刻写的四个字符,(图76)引起了学术界极大重视。有的学者明确提出:良渚文化的刻划符号“基本上已脱离了具象的图画阶段,而进入了抽象性质的文字阶段”。良渚古井出土陶罐横向刻写的四个字,已是成行的辞章布局,显然是文字无疑。浙江省平湖市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石钺也刻写文字,而且是字符与图画符号的组合布局。目前良渚文化虽然发现在陶器上刻划单个符号很多,但已经出现了像良渚古井出土陶罐横向刻写4个字成行的辞章布局和庄桥坟遗址出土石钺刻成组的字符,说明良渚文化已从单个的符号发展为成组记事的文字。这种质的飞跃,我们可视为某一文化是否出现文字的标准。良渚文化已是有文字的时期,只是有待专家们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刻字石钺和刻4个字的陶罐出土在良渚文化什么时期的地层里或遗迹里面,进一步科学推断良渚文化文字出现和使用的具体年代。

骨刻文主要是刻在各种骨头上的文字。骨刻文时期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刻写在陶器和陶片或石器上的文字,但为数极少,和目前所见骨刻文的数量相比,还不到百分之一。所以,北方地区这时期的文字是骨刻文时期。晚期的骨刻文不但时间和距今约3300年的甲骨文相衔接,而章法布局、字体造型特点和凿灼占卜刻辞等都为甲骨文所继承。所以,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这是骨刻文与良渚文化文字的主要区别。目前所知,良渚文化文字主要刻在陶器和石器上,现在发现的两件刻字石钺和刻4个字的陶罐等可能是良渚文化中晚期作品。因还缺乏对良渚文化文字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良渚文化文字以后至甲骨文产生之间100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发展和延续还不清楚,对甲骨文可能产生过间接影响,但目前所见几件良渚文化器物所刻文字还不是甲骨文的直接源头。

骨刻文和良渚文化文字都是中国早期文字,南北互证,相益增辉,共同将中国文字史提前了1300多年。今天的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也正是傅斯年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东夷和西夏两大文化集团的活动区域,《史记》等文献记载的黄帝、炎帝、蚩尤和他们的继承人尧、舜、禹等都主要活动在这一时期的这些地区。良渚文化是当时长江下游地区相对于东夷和华夏两大文化集团较独立的另一文化集团,应是上世纪40年代徐旭生先生提出的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集团中的南蛮文化集团。目前所见早期文字,骨刻文使用的范围广及淮河、黄河和辽河流域,这些流域可分为三个早期文明发展区,即东夷、华夏和东北辽河文明区。广大的南方地区,除良渚文化文字外,前面我们通过对彝文的分析,可知西南苗彝地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早期文明区。我们可根据早期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中国早期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分为东夷、华夏、南方良渚文化(南蛮)、西南苗彝和东北辽河五个早期文明发展区。这五个早期文明发展区文字的发现与研究,把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高度发展文明的研究和争论引向了深入,也把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和产生问题的争论,从文明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及产生文明的主要内容作了实实在在的诠释,把这段传说历史实证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夏鼐先生说:“一个文明的重要的标志之一,便是有了文字制度。”学术界一般把文字的产生作为衡量文明最重要标志。大约距今5000—4000年间,世界其它地区先后出现了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三个文明地区都产生了文字。我们传统认为中国文字始于距今约3300年的甲骨文。所以,国内外学术界有人怀疑中国是否真正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认为出土甲骨文的“小屯殷墟文化,便是中国文明的诞生”。夏鼐曾很风趣地回答过这一问题:“小屯殷墟文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如果这是中国文明的诞生,这未免有点像传说中老子,生下来便有了白胡子。”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中国文字在甲骨文之前肯定有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唐兰先生早就指出:“远在夏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文字已经很发展。”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和良渚文化文字的发现,使前代学者们的夙愿变成现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