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刻文省外又有“姊妹文”
2010-07-15 齐鲁晚报 作者: 刘凤君
赤峰骨刻文
2009年7月24日《齐鲁晚报》发表了我的小文《昌乐骨刻文关中地区有“姊妹文”》,引起了社会上极大关注。如今,这种骨刻文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又发现了“姊妹文”。
“你好好收藏着,以后会有人来找你。”
今年3月31日,我的博士生姚榕华的同学王丽捎来赤峰七中教师郝凤亮先生的一封信。王丽和她先生马岩还把他们在赤峰调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时采集的一件刻字骨镞送给我。王丽和马岩现任教于赤峰学院,喜爱文物,认识郝凤亮先生。郝凤亮先生的收藏历史很感人,他是文革中从天津下乡到内蒙古的,后来就落户赤峰。几十年的艰辛收藏,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收藏家。郝凤亮先生的来信很简练,最后说:“如您所说:山东发现的古文字符号为东夷文字符号。因此,把材料呈送您阅览,看看您有没有兴趣继续研究。我个人认为这是为山东同时也为内蒙古做功德的事情。”看得出对方的情真意切,我马上和他取得了联系。
今年5月20日,我带着我的研究生李彦霖到赤峰参观和调查了几天。当时郝凤亮先生一见到我,就反复说:我收藏的这些刻符号骨头,到北京请许多专家看过,也到天津和西安找专家看过,多数都说不是人工刻划的,是自然形成的。找到史树青先生, 史先生说:“你好好收藏着,以后会有人来找你。他们真说对了,我盼到了,今天你找我来了。”
骨刻文今后可以进行分区研究了
我在郝凤亮先生和王丽、李彦霖的陪同下,参观了赤峰博物馆,观看了郝凤亮先生收藏的骨刻文,调查了几处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收获很大。我们在参观赤峰博物馆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展柜,展出的是上世纪考古工作者发掘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大南沟小河沿文化遗址出土的骨刀、骨椎和骨针等,距今约4500年左右,有的骨器上有明显密集的人工刻划痕迹,但只是把它们作为一般的骨器陈列展出。我们到郝凤亮先生家里看他收藏的文物,几十年的收藏,满屋、满院都是宝。他收藏的一批骨刻文多是刻划在工具和武器类上,如骨刀、骨椎和骨镞等,这是赤峰地区骨刻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是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物。我们在调查几处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时采集到几件刻划字或纹饰的玛瑙石锥,尖部锋利而坚硬,刻划骨头很容易。我们还采集到人工刻划符号的残陶片。以上事实证明:赤峰地区也是早期文字产生和流行的地区之一,山东地区骨刻文在赤峰地区也有“姊妹文”。
经过不断的野外调查和综合深入研究,并与许多师友同仁进行过多次讨论,都赞同我把这种早期文字直接称“骨刻文”更科学。这样可以把2008年12月出版的《昌乐骨刻文》和今后即将出版的有关发现和研究成果,都纳入“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中。今后丛书中的每本书名“骨刻文”前冠以出土地名或更醒目的文字标志,如《昌乐骨刻文》、《寿光骨刻文》和《赤峰骨刻文》等。这样可以使读者知道出土地点,进行分区研究,探讨各地区之间早期文字产生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这样与已成惯例的商周甲骨文、金文所对应,以便顺利地被纳入国内古文字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