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灰坑边寻找骨刻文的记忆之二
——骨刻文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
龙朋
刘凤君教授(右)在演讲,李昆声教授(左)主持
2011年8月6日至8日,刘凤君教授应邀参加“首届云南玉溪抚仙湖与世界文明学术研讨会”。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教授也应邀参加该会。他一见到刘凤君教授就说:“你这些年是好事连连,你最近做的工作是很了不起的大事情。”刘教授高兴地告诉他今年山东大学110华诞,骨刻文被评为“百年山大第一”之一。他高兴的说:“你发现和正在研究的骨刻文何止山大第一,应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 。文字是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一个民族有了统一的文字国家就能统一,没有统一的文字就会分裂,因为他们的语言不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就要统一文字。”
在云南大学李昆声教授主持下,大会安排刘凤君教授作了40分钟的重点发言,演讲题目是《骨刻文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刘庆柱教授、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和李伯谦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王宇信教授等100多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听了刘教授演讲。
刘凤君教授这次重点演讲收获很大:一方面进一步宣传了骨刻文;另一方面也是对网络的一些谈论作了解释。 2010年10月中新网发表王宇信教授讲话“山东昌乐‘骨刻文’并非文字”。王教授说:“昌乐骨刻文和殷墟的甲骨文没有联系”,“有些专家非得说是文字,那绝对不是文字”,“不需要研究了。因为在文物局的那次会议上,专家一致否定了。”王宇信讲的“文物局的那次会议”,是指 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召集在京几位专家举行的“骨刻文座谈会”,这次会议应该说是不求实的,因为几位专家多没见过骨刻文,他们也不了解刘凤君教授当时的研究进展,也没请刘教授到会做简单介绍,这在学术讨论会史上较为少见。王教授的讲话已公布,纷纷扬扬几时休。参与议论者似乎以前都关注过骨刻文一事。在 2008年7月30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曾邀请王宇信教授参加过“昌乐骨刻文”座谈会。会上王宇信明确表示同意刘凤君教授认定昌乐骨刻文是中国早期文字的意见,并为刘教授的《昌乐骨刻文》题写了书名。 刘教授在《昌乐骨刻文》第一版中专此致谢。网上评论的焦点之一,就是质问王教授“为什么”又变成这样说?另一焦点就不是讨论了,而是某种心态找到了发泻的时机,高喊骂人的口号,有的不堪入耳 。也有关注的人催刘教授把2008年7月30日王教授题写《昌乐骨刻文》书名的照片抓紧在媒体上公布出来。 刘凤君教授保持了冷静态度:一是不公布王教授的题字照片;二是暂不参与网上的评论意见;三是争取在学术会议上或适当场合面对面和王教授讲清楚。这次“首届云南玉溪抚仙湖与世界文明学术研讨会”安排刘教授作了40分钟的重点发言, 在发言中他对王宇信教授网上的讲话一一作了重点解释,王教授在台下也认真听了演讲的全过程。 刘教授自己说:“我认为已经解释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