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IIM26出土骨耜“刻文”不是人工刻划
黄成吉
今年《考古》第2期发表何驽先生文章《陶寺遗址IIM26骨耜“刻文”分析》,笔者多次拜读该文,并仔细分析所谓骨耜上的“刻文”( 图1、2、3) 。谈点自己的初步感想,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图1,陶寺骨耜 图2,骨耜(局部)“刻文” 图3,骨耜(局部,与图2同一痕迹)“刻文”
据何驽先生讲,这件骨耜早在2005年出土,不知以前为什么没有发现上面的“刻文”。何先生谈的骨耜“刻文”,是指骨耜上刻的文字。近十多年来,以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为主,对早期骨头刻字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命名为“骨刻文”。按常理推论,如果不是刘教授的研究,一件骨耜上仅仅只一个符号,也只能和双墩文化出土的上千件陶器每个陶器都只刻一个符号一样,不是一种“刻文”现象,而只是一种标志符号。目前关于骨刻文的研究,虽还有较多的不同意见,但刘凤君教授《骨刻文》一书[1],确系目前的代表作。他已对骨刻文的性质、风格特点以及科学测试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为我们今天谈骨刻文与何驽文中的骨耜“刻文”,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理论根据。
一、骨刻文的特点
我们为了说明陶寺骨耜“刻文”不是人工刻划的,特选择一件临淄骨刻文[2](图4、5)、一件赤峰骨刻文(图6、7)、一件周原骨刻文[3](图8)和济南大辛庄出土的甲骨文(骨刻文是甲骨文的源头,甲骨文也是骨刻文)[4](图9、10)与骨耜“刻文”进行分析比较。2011年9月,刘凤君教授曾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出土的一块骨刻文,委托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做过微痕分析。其微痕分析图十分清楚[5](图11)。我们根据几件骨刻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再结合云南大学做的骨刻文微痕分析,对骨刻文刻写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骨刻文文字每一笔的刻写,起笔用力重,笔画深且粗,笔画在刻写过程中逐渐变轻、变浅、变细。
2、笔画之间相互衔接紧密,自然有序,前后排列清楚,有灵动性。微痕分析图特别清楚:从起笔算,第一笔、第二笔、第三笔……一直到最后收笔,笔笔排列清楚。通过每笔的起笔和收笔、各笔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交错叠压以及打破关系分析,这一字的笔划顺序自然,刻写是从左向右,应是右手刻写。
3、文字刻写有一定深度,刻划底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有深有浅。笔画的两侧都留有运刀刻写过程中不规则的锯齿状崩痕,但这种崩痕不影响刻写笔划的流畅和规范。
图4,临淄骨刻文( 临2)
图5,临淄骨刻文( 临2局部)
图6,赤峰骨刻文
图7,赤峰骨刻文{局部}
图8,周原骨刻文
图9,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甲骨文 图10,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甲骨文(局部)
图11,临淄骨刻文微痕分析图
二、《陶寺遗址IIM26出土骨耜“刻文”试析》中对骨耜“刻文”的描述
“IIM26:4骨耜长16.4、刃宽3.4、尾宽4.6、尾端厚1.4厘米。骨耜用牛肢骨磨制而成。”“骨耜外壁近远端靠一侧有一个疑似锐器锥点式人工刻痕;靠近近端,有一片植物根系状腐蚀痕迹。骨耜上疑似人工刻划痕长约1、宽约0.6厘米。刻痕打破骨耜修饰磨砺痕道。凭肉眼观察显然为人工刻划而成。经国家博物馆王建平博士做电子显微镜扫描,马燕如博士做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虽不能完全肯定为人工刻划而成,然而刻划符号整体形态类似象形符号,且刻划符号的刻道远比腐蚀道深得多,最关键的是刻划符号有明显笔道交叉现象,这是自然腐蚀难以形成的。因此我个人认为,IIM26骨耜的刻划符号应为人工刻划。从刻划的痕迹判断,刻划用的工具为比较尖锐且坚韧的锥尖。”
从何驽文中我们可初步得到以下3点基本信息:
1、该骨耜“刻文”较小,“划痕长约1、宽约0.6厘米”。
2、骨耜“刻文”痕迹肤浅,仅“打破骨耜修饰磨砺痕道 ”。
3、经国家博物馆两位博士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和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扫描和观察结果,何驽在他的文章中说”不能完全肯定为人工刻划而成“,何驽对此做了一番解释。
三、分析何驽文,再仔细分析骨耜“刻文”,我们认为骨耜“刻文”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1、骨耜“刻文”痕迹在骨头表层,肤浅没有深度, 没有骨刻文刻写笔画的条理感。明显不是何驽所认为的是用比较尖锐且坚韧的锥尖刻划的。
2、骨耜“刻文”没有明显的刻写线条,边缘虫咬留下的齿痕非常突出,是由一个一个凹凸不平、连接不密切的虫咬坑组成 。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有两个问题比较清楚:
1、何驽没有公布国家博物馆王建平和马燕如两位博士做的电子显微镜扫描和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原结果,也没有公布两位博士扫描和观察的高清图,他只是在文章中说“不能完全肯定为人工刻划而成。”还做了许多解释 。我们认为国家博物馆两位博士的扫描和观察已经明确肯定,骨耜“刻文”不是人工刻划。
2、通过比较,所谓的骨耜“刻文”和骨刻文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的结论:陶寺骨耜“刻文”,不是人工刻划。
注释:
[1]、刘凤君著《骨刻文》,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版。
[2]、刘凤君著《骨刻文》,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版,第141页。
[3]、高玮编著《周原甲骨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10月版,第100页。
[4]、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所:《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考古》 2003年第6期 。
[5]、刘凤君著《骨刻文》,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版,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