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复杂社会”的辨识
一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思考
刘凤君
一,今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喜讯传来,大家都欢欣鼓舞。也正如申遗文本中说的:良渚古城遗址“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具有世界突出普遍价值。”对中华文明和远东地区早期文明讲,都是一件有重大积极意义的事情。
二,为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2017年,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的三位考古专家在北京参加红山文化遗址申遗研讨会,良渚管委会邀请三位专家到杭州良渚遗址考察。三位专家提出了一个明确建议:不要简单使用“文明”这个词来描述良渚。他们建议用“复杂社会”这个词。“文明”与“复杂社会”两个词的调换,说明在这些专家脑子里,良渚古城址还只能说是“复杂社会”的遗址,他们可能还是有自己的“文明”标准。因为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和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字。这样“古埃及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与“良渚复杂社会”就明显区别开来。
三,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晚期已经产生了文字。特别是1974年江苏省吴县澄湖良渚文化古井出土鱼篓形陶罐上横向刻写四个字符,引起了学术界极大重视。有的学者明确提出:良渚文化的刻划符号“基本上已脱离了具象的图画阶段,而进入了抽象性质的文字阶段。”良渚文化古井出土陶罐横向刻写的四个字,已是成行的辞章布局,显然是文字无疑。浙江省平湖市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石钺也刻写文字,而且是字符与图画符号的组合布局。因为良渚文化文字出土还较少,更缺乏系统整理研究;特别是一些专家还持否定意见;再就是,这些主要文字不是在规定内的“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所以,在这次申遗的过程中,也就不提文字这件事。西方对文明的规定有三个标志:城市、金属、文字。申遗者认为:中国的早期文明未必适用于这种标准,应摒弃这些早年归纳出来的标准,提出“复杂社会”的概念。但他们忽视了“文明”与“复杂社会”两词内在意义的严格区别。
四,通过“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逼着我们认识文字在文明中的重要性。夏鼐先生说:“一个文明的重要的标志之一,便是有了文字制度。”我们传统认为中国文字始于距今约3300年的甲骨文。所以,国内外学术界有人怀疑中国是否真正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认为出土甲骨文的“小屯殷墟文化,便是中国文明的诞生”。夏鼐曾很风趣地回答过这一问题:“小屯殷墟文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如果这是中国文明的诞生,这未免有点像传说中老子,生下来便有了白胡子。”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中国文字在甲骨文之前肯定有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唐兰先生早就指出:“远在夏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文字已经很发展。”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和良渚文化文字的发现,使前代学者们的夙愿变成现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
骨刻文是远古时期刻写在各种骨头上的一种文字。主要发现在今天淮河、黄河和辽河流域,产生和使用的时间距今约4700—2500年,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发现数量较多,目前已发现3万多件,约有2000多个字符。骨刻文比良诸文化文字更系统、更全面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有文字的,而且自骨刻文起,传递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直到今天的楷书,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的传承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字。“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告诫我们:骨刻文的研究和认可必须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