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最早的文字--昌乐骨刻文


以安阳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墟的发现,曾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殷墟甲骨文亦被认为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不过,近来在山东省昌乐县发现的一种神秘骨刻图案引起考古界的关注。有关专家表示该文字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年左右,并正式命名为“昌乐骨刻文”,这意味着中国古文字的出现时间将大大前推千年。

时光倒退到2004年。那一年,山东省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龙山文化遗址上搜集文物时,偶然从当地农民翻过的土地里找到一块牛肩胛骨,回家清洗后发现骨上刻有图案。肖广德没有想到,这次偶然的发现,竟然会引起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爱好收藏偶获刻图牛骨

肖广德,现在昌乐县政协文史委工作,是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兼职副研究员。很久以来,肖广德就有着收藏的爱好。从2004年到2007年,肖广德先后在昌乐县袁家庄等龙山文化遗址上搜集了100多片带有图案的兽骨。期间,他曾专程到潍坊、北京等地找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但多数专家认为这些图案是腐蚀或者虫蛀的痕迹,或者是后人刻上去的。

后来,肖广德带着七块兽骨找到了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凤君教授。凭借多年的专业研究鉴定经验,刘凤君意识到这些兽骨极为重要。

独具慧眼教授亲察百骨

“2007年六七月份,肖广德多次电话和我联系,7月中旬,他拿着7块有字的骨头来到济南市南郊宾馆俱乐部找我,当时我正在参加山东书画家峰会。在一楼大厅里,我见到汗未消的肖广德,在看过这几块骨头和听了他的讲述后,我大为震惊,凭着多年的专业研究和鉴定经验,我感到这批‘骨头’非同寻常,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刘凤君说。

刘凤君详细查看了肖广德带来的骨。他说:“这些字很明显是人工刻画的,多数都是弧线,都有一定的深度,线条流畅均匀,根本不是虫蛀和草根腐蚀的。因为虫蛀的是一个圆点接一个圆点,线条既不流畅也不均匀;草根腐蚀的痕迹则浮在表面,线条既没有规律,也没有深度。再根据这些骨头石化程度和刻画字造型的特点分析,如果真是从古文化遗址上收集来的,它应是山东龙山文化遗物,是中国早期的文字;另外,现代人不可能凭空编造出这种造型的字,应该有摹本,这摹本也应是龙山文化遗物,我们应该把它找出来,为我们研究中国早期文字找到真实的文物。”

当时,刘凤君就感觉到,肖广德收藏的骨头上的刻画应该是字,主要根据有四点:一、这批刻画的字符比较多,应该是一种文字记事现象;二、这些刻画多数像人物、动物和植物的象形符号,“书画同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三、这些刻画符号的布局和结构有规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现;四、近几年在昌乐县周围的邹平、桓台、寿光等地,以及江苏高邮和西安等地都已发现过早期文字,遗憾的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肖广德的收藏应是一次集中收藏。

次日,刘凤君教授即赶往昌乐,在肖广德家里看到了事先在桌子上摆好的一百多块刻有图案的骨头。据刘凤君教授回忆:“那天整整一个下午,我都在观察分析这些刻字的骨头。这些兽骨大多是牛的肩胛骨、肋骨和肢骨,还有部分是鹿骨和象骨。大象确实在山东地区生存过,但在商代初期就已逐渐南移。这说明这些骨头至少会早于殷商时期。”

兽骨多图乃记事文字

据刘凤君教授介绍,从这批骨头石化程度、颜色、黏合度等判断,其年代大约是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而肖广德收集的同时出土的骨耜、骨刀、骨锥以及磨光黑陶片和鬼脸鼎足等物品,亦属于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典型器物或残件。由于这些兽骨上面刻画的图案很多,有的上面有上百个,有的只有一两个,而且多为竖排。刘凤君认为这应该是一种记事文字,“只有文字才有可能这么集中地大量出现”。

刘凤君表示,这批“字”的造型特点介于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与商代安阳甲骨文之间,特别是这些“字”有一些近似微刻,和同时期良渚文化玉器微线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刘凤君认为这批刻“字”的骨头应为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约4000—4500年。由于当时山东地区正处于东夷人居住时期,因此这些文字很有可能就是东夷文字。甚至安阳甲骨文就可能是延续着这些脉络,几经演变和发展而成。

考古盛事专家吁保护

2008年7月30日,刘凤君教授邀请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教授、山东省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李来付教授、淄博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教授等5位专家聚集昌乐。在观看了大量的骨刻文字照片和实物之后,召开了一次深入的座谈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刘凤君教授的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文字是比安阳甲骨文更早的一种原始文字,并强调了这批文字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继安阳甲骨文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应把它作为中国的一件文化大事来做。同时,在昌乐发现的这种骨刻文字被命名为“昌乐骨刻文”。

刘凤君表示,“与安阳甲骨文不同,这些文字均是由一个主笔,然后加上补笔组成,类似画画,多数字符像人物、动物和植物的象形符号,布局和结构亦有规律可寻,有些部首反复出现,而且都是阴线刻在牛骨、象骨上,所以应该是一种图形文字。从内容看,应该是记事的,而非占卜。”

刘凤君说,“昌乐骨刻文”的发现,证明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把现有认知的中华民族文字史提早了1000年左右,对于中国文明史有重大意义。同时,“昌乐骨刻文”将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与古埃及象形文字有同样的重要性。刘凤君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对发现“昌乐骨刻文”的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并组织进一步研究发掘。

(记者郭保礼通讯员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