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刻文改写历史
2017-02-16 14:38:49 来源:网易山东
骨刻文是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在2005年3月发现并命名的,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
骨刻文广泛分布在今天的山东、江苏、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和内蒙等省、区。产生和使用的时间距今约4600—2500年。目前已发现近2万块骨刻文,约3000一4000个字符。有的一块骨头上刻100多个字,主要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其布局主要是比较自由的组合布局,也出现了成行布局,并发现一部分凿灼占卜刻字的骨刻文。骨刻文是甲骨文的源头。
刘教授不但发现了骨刻文,而且他经常野外调查,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究。他已出版4部骨刻文专著,发表10多篇骨刻文学术论文。对骨刻文的产生和使用年代、刻写方法、字体造型和造字规律、布局特点、与陶器符号和甲骨文的传承关系、以及释读方法等理论问题都做了研究。特别是他在2015年出版的《骨刻文》一书,进一步系统构筑了骨刻文学的理论框架,标志着骨刻文学理论的成型。刘凤君教授被誉为“当代王懿荣”和“骨刻文之父”。
骨刻文的发现,将改写文字史,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