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君先生的《骨刻文》一书无疑是第一本系统构筑骨刻文学理论框架的专著,也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代表作。其主要论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
一,比较详尽地记述和论证了刘凤君先生发现并命名“骨刻文”的过程。2005年3月,济南一位文物爱好者拿一块有刻划的小骨头请刘先生鉴定。骨头上的刻划一下子吸引了他,他拿着小骨头仔细观察,兴奋地用舌头舔了舔,当即认定这块骨头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并肯定地说:“上面刻划的是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是中国早期的文字。”刘先生又经过广泛的野外调查,了解到这种文字是淮河、黄河和辽河流域华夏族和东夷族等远古文化集体创造并使用的一种文字。2009年,刘先生将这些刻字命名为“骨刻文”。
二,对骨刻文年代的科学推断。科学推断骨刻文的年代,决定着对骨刻文性质的认定。刘先生全面查阅分析以前考古发掘出土的相关资料,并认为考古发掘出土的骨刻文,虽多被认为是草根腐蚀或虫蛀的,但这些资料是科学出土的,是推断骨刻文年代最科学的资料。刘先生经过深入研究,认为骨刻文的年代距今约4600—2500年。
三,目前,刘先生已详细分析和掌握了2万多块骨刻文资料,粗略统计约有3000多个字符。
四,认真分析骨刻文与甲骨文的传承关系,是深入研究骨刻文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刘凤君先生从2008年开始,他就从甲骨文产生的时间、骨刻文和甲骨文都以骨头为刻写载体、骨刻文的象形字和成行布局对甲骨文的影响、以及骨刻文中晚期的凿灼占卜刻辞与甲骨文的关系等问题分析研究,认为骨刻文是甲骨文的源头。他科学排列出陶器符号和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的远古陶符与文字发展序列。
五,对骨刻文进行释读。2009年以前,他已释读出“龙”“凤”“人”“鸟”“鹿”“尧”“舜”和“豕”“犬”等字。提出释读骨刻文的方法主要有考古类比直读图像解形法、历史考据法、指事组合破译法、与甲骨文金文比较顺读法、与彝文比较释读法等五种。
六,刘凤君先生发现骨刻文之初,就明确指出,骨刻文和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文字都是中国早期文字,南北互证,相益增辉,共同将中国文字史提前了1300多年。刘先生并提出西南地区的彝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骨刻文的遗传。他根据早期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中国早期文明发展较快的地区分为东夷、华夏、南方良渚文化(南蛮)、西南苗彝和东北辽河五个区,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
《骨刻文》
刘凤君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